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 师范类专业认证概述
1.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2.师范认证的核心是什么?
认证的核心是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
3.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核心要义,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
4.专业认证指导思想的核心?具体内容?
专业认证指导思想的核心:一根本,两目标,三任务。
“一根本”:即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工作宗旨,引导高校有效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政策规定,明确师范类专业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聚焦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 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两目标”:即把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认证体系和分级分类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全面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两个目标。
“三任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
5.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意义?
是培养新时代大国良师和夯实新时代高素质教师培养的基石。
6.师范类专业认证怎样落实“学生中心”的教育观?
做好六个落实:适应学习需求、突出学为主体、服务全程成长、养成师德师能、促进全面发展、成就从教志愿。
7.师范类专业认证怎样树立“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
做好六个对接:(反向设计)对接基础教育师资需求设计培养目标;对接教育教学岗位需求设计毕业要求;对接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正向施工)对接课程目标“产出”应知应会;对接毕业要求“产出”学习成果;对接培养目标“产出”师范人才。
8.师范类专业认证怎样坚持“持续改进”的质量观?
(1)做好三个跟踪:跟踪基础教育改革新发展,更新培养目标;跟踪教育教学岗位新需求,更新毕业要求;跟踪知识能力素质新规格,更新课程与教学。
(2)推进三个转变:专业自足(学校/教师/学生)向需求导向(政府/中小学幼/学生/学校/教师)转变;教为中心(教了/重知识传授)向学为中心(学到/重能力养成);内部监控(自我循环)向内外评价(反向设计/正向施工)转变。
9.师范类专业认证“3个3”即“三个产出”、“三个支撑”、“三个评价”是指什么?
三个产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
三个支撑: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教学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三个评价: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培养目标达成评价。
10.专业认证的原则是什么?
坚持统一体系、省部协同、高校主责、多维评价的原则。
11.师范类专业认证需要健全的“三个机制”是什么?
质量监控机制:课程教学、教育实践和学习成果的质量监控机制。
达成度评价机制: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机制。
持续改进机制:基于评价结果的持续改进机制。
12.认证考查的“五个度”具体指什么?
(1)培养效果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2)专业定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3)师资及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度;
(4)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5)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13.专业认证第一级、专业认证第二级、专业认证第三级定位于?
专业认证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
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第二级认证标准以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旨在推动师范类专业加强内涵建设,强化教师教学责任和课程目标达成,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保障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达到国家合格要求。
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
14.什么是“一践行三学会”?
“一践行三学会”指“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15.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生发展应关注哪些内容?
生源质量、学生需求、成长指导、学业监测、就业质量和社会声誉。
16.师范专业认证对学生有什么影响?
师范类专业认证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意义重大,认证通过后最大受益者是广大学生。
(1)认证将进一步促进学校加大本科教学尤其是师范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校园环境,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2)认证将进一步促进学校加大师资力量建设、课程建设、学风建设的力度,促进学校提高办学硬件和育人环境,广大学生将会得到更优质的教育。
(3)认证结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如果此次认证能够顺利通过二级认证,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将更加便利,也将提高我校的社会形象和地位,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求学和送学信心,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来我校招聘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就业层次。
17.学生应该怎样积极参与学校的迎接认证工作?
(1)上课状况优良。准时上课,无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上课必须带课本、笔记本和笔,做好笔记;认真听课,杜绝随意说话、打瞌睡、吃东西、接打电话、玩手机等行为。
(2)自习情况良好。无课的同学主动到无课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机房学习或自习,确保学习场所人员饱满。
(3)行为文明、形象端庄。学生在校园内举止文明穿着大方得体;男女交往文明、有度、举止文雅;学习场所无抽烟、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打闹等;出入楼门上、下电梯文明礼让;就餐自觉排队,无铺张浪费现象。
(4)努力打造“文明宿舍”,做到宿舍文明卫生、无杂物堆积、被服叠放整齐等。
(5)全面了解认证知识。努力学习《生物与材料学院师范类专业认证知识》,每位学生都要对认证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准确掌握认证的基本知识。
(6)对学校有高度的认同感。对校史有清楚的了解,知道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目标定位等,熟知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熟知专业优势特色和工作亮点,要有“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7)在校园内遇见专家时要主动问好、文明礼让;专家在课堂、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场合询问时要积极作答,参加座谈会时要积极发言。
(8)了解和专家接触的各种方式。学生对专家进校听课看课、座谈、走访实验室、随机交流等要有充足的准备。
(9)对专家的问题,应对不慌张,回答问题能结合学校和自身特点,有思想、深度和内涵,对于专业的特色、亮点、优势正面客观宣扬;对于不足要从大局出发,回答问题要从建设性意见和加强提高的角度入手,不能一味的否定和发牢骚。
(10)随时准备参加专家主持的问卷调查或座谈会,配合学校圆满完成本次认证工作。
18.什么是“反向设计、正向施工”?
反向设计是指社会需求产出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产出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产出课程体系(对接基础教育师资需求设计培养目标、对接教育教学岗位需求设计毕业要求、对接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正向施工是指课程教学与考核要能够支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要能够支撑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要能够支撑培养目标。
19.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主线”和“底线”是什么?
专业认证的“主线”是指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之间“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互动关系,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逻辑培养师范生。
专业认证的“底线”是指建立完善三个机制:课程教学、教育实践和学习成果的质量监控机制,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基于评价结果的持续改进机制。
20.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强调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其所培养的师范毕业生能够持续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成为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因此,认证标准在“质量保障”指标项中,专门设有“外部评价”二级指标,要求专业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它是师范类专业收集信息,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价的必要渠道,也是在“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方面开展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基础。
21.什么是“四有好老师”?
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
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
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
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2.什么是“四个引路人”?
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3.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架构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针对各地各校师范类专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及类型层次复杂多样现状和特点,构建横向三类覆盖、纵向三级递进体系架构,推动高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持续提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4师范类专业认证三个层级的定位是什么?我院属于哪个层级?
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
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
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
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目前正在申请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二级。
25.认证考查的“五个度”具体指什么?
培养效果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专业定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及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第二部分 针对学生座谈可能访谈的问题
1.学习期间,学院是否向你介绍过本专业将来主要从事什么工作、预计未来几年你们可能的职业状态?(是否清楚毕业后五年预期的具体内容?)能否简要说说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及发展预期?
2.学习期间,学院有没有向你介绍过本专业的毕业要求?能否举例简要说说有哪些毕业要求?毕业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
3.你是否了解本专业会开设哪些课程?能否简要说说即将学习哪些课程?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谈谈哪类课程开设的比较好?哪些课程开设还需要加强?哪些课程的教学还需要改进?本专业特色是什么?
4.大三和大四的同学能否谈谈自己进行过的专业实践学习和即将进行的专业实践学习情况?比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等。(根据回答情况,可能会追问)能否详细谈谈该实践学习如何开展的?如何进行评价的?自己有哪些收获?实践学习安排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5.请大家谈谈专业提供的课程安排、学习条件、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过程等教育教学安排,在哪些方面满足了您们的学习需求?在哪些方面还没有满足您们的学习需求?比如在教师职业技能实训条件、各类学习资源等方面,有哪些值得肯定?哪些需要改进?在生活指导、学习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哪些方面值得肯定?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本专业校内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哪些方面值得肯定?哪些方面还需要提升?本专业来自中小学校的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哪些方面值得肯定?哪些方面还需要提升?
6.您对老师上课满意吗?印象最深的教师或者课程有哪些?不满意的有哪些?老师上课主要采用什么方式方法上课?信息化应用多不多?觉得新颖吗?对您示范作用吗?如果教师要在教法上要做一些改变,可以在哪些方面改进?
7.任课教师如何来评价您们的课程成绩的?可举具体课程说明。您觉得这种评价方式有哪些优点?哪些方面还值得改进?
8.举例说明学校是如何体现“学生中心”的。
9.学院有没有指导并要求制订学业规划?简单说说你的学业规划。
10.作为未来的教师,你觉得教育情怀是从哪里来的?你有教育情怀吗?学院在培养我们的教育情怀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学校的哪些活动对从教的情怀/意愿有帮助或影响?
11.你认为重要技能是什么?你们通过什么徐径获得这些技能的(如何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平时会强化自己的技能,有专门的实验室吗?对学院实验室条件(设备状况、台套数)、设备更新、开放管理、办学条件,人才培养等是否满意?
12.“三字一话”是怎样开课的,怎么学的?
13.哪些环节体现了“教学反思”和“终身学习”?如何体现社会责任感?你能举例说说学院在“沟通与合作”方面的培养案例吗?
14.你知道什么是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除考试外还有哪些考核方式?学习中遇到问题如何处理?
15.学生自我监测与评价是如何开展的?
16.考研与实习是否冲突?如何处理?教育实习/见习何时开始?时间多久?实习带队教师是如何构成的?学科教学的教师,还是学院的专业课教师?是否双导师制?双导师制如何开展的?实习结束后,你们还要做些什么呢?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主要有哪些典型问题?
17.有没有参加教师科研?承担哪些内容?具体做啥?
18.你了解专业发展现状和最新前沿吗?身为学校这个专业的学子,感觉如何?觉得光荣、自豪吗?
19.请大家用简要的语言对本专业做一个总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