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文物与田野考察

何歌劲谈槟榔(三)

王秀山 记录整理

槟榔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我们从诗经里面都可以得到对槟榔的了解。包括汉赋里面,当时槟榔是叫仁苹,仁义的“仁”,苹果的“苹”。汉代朝官他们去上朝的时候带着槟榔,甚至于皇帝以及给官员赏赐槟榔,这样的诗词还是蛮多的。因为当时上朝嘞,早上皇帝他是很早就办公,一般的臣僚们很早就起来,四更五更就要起来,天还没亮就要赶到宫门前等着开门,可能还有点瞌睡,嚼一下槟榔提神。你看我们的苏轼、黄庭坚,他们都写过嚼食槟榔的一些诗词。这些诗词都非常生动,我们可以找出来读一读。他把嚼食槟榔这个感觉,口里面是先是涩,然后又是另外一个纯正的味道,满口是通红的,脸上也是通红的,全部写出来了,就是我们今天嚼食槟榔的感觉。

嗯,我们再看一下,这是男性的,是官员。但是我们在《红楼梦》里面看那些小姐们,都是带着槟榔袋子,她们这个小口打开以后,都是去嚼食槟榔。其中还有一个情节,一个男子向小姐,他自己没带槟榔,去要槟榔。

这个我就想一个问题。本来槟榔是上流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习俗,后来不知道怎么的,上流社会不存在的,在其他地方不存在的,独独我们湘潭民间留下的有这种习俗,所以这个事情还是可以探讨的。

改革开放以后,湘潭的槟榔重新复兴,而且开始向周边辐射,而且辐射得很远,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还有其他地方。我追溯一下,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真正嚼槟榔的地方,可能就两个,一个湘潭,一个台湾省。

台湾的槟榔是嚼鲜果,我们是干果,是经过加工了的干果。我去过一次台湾。台湾的槟榔店很多,我很感兴趣。我跑去一个店子,很热情的。我就跟他说,你们这种槟榔我还没嚼过,他就把他们的槟榔拿一个给我吃,青涩的果子,是新鲜的,加一个乳白色的东西,用叶片包着。首先的感觉,确实,带有一种草本植物的那种味道,但是随着嚼的时间越长,马上和我们湘潭嚼的槟榔就基本上回归同一种味道,一种感觉了。这个是在台湾嚼槟榔的一个感觉。

所以我自己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就剩了这两个地方,这么流行槟榔,而且湘潭的槟榔文化里面,它已经深入到了民间,它是一种习俗了。

我们湘潭所有过年过节,所有待客之道,少不了槟榔。我是在农村里面长大的,后来再进城读书,又参加工作,包括在城市里面去看望朋友啊,上别人的家,例子很多。现在是改革开放什么物品都有,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生活还是比较朴素的,但是待客之道槟榔是少不了的。你在乡下,你不论是办喜事,办丧事,你必得有香烟和槟榔。槟榔可能是一大包采购回来的。很讲究,那个时候可能不会丢你一包,还没有这么慷慨,但是他会一轮一轮的发过来。还不能疏忽,某一个人没有发,你没有递给他,好像对人是不礼貌的。所以在你家里面来的客人,包括在你家里帮工的这些人,你是每个人必须发一轮,等会又发一轮,一定是多轮。你至少不太客气的,你上午也要发一两轮,下午也要发一两轮。它是一种习俗,没有这个是不客气的。

再一个呢,当时槟榔是家庭作坊式,不太提倡先制作好,要现做,现做才新鲜,好。如果我们到一个家里去,一般不会有现成的槟榔。家里来了客人,要小孩子去买包槟榔过来。只要一出门,街道上几乎每几个门面就一个小店子,马上拿刀子一颗一颗的剖,剖开以后,就挂卤、点卤,再加点桂子油,这样搞好再包好,回来(待客)。如果(槟榔)是先剖好,先点卤,放了桂子油,那么等你去买的时候,香气都已经散发了,所以都是临时点的,是这样。家里面茶叶、槟榔、香烟这三样是缺一不可,少了一样就不客气。你可以不(招待)吃饭,槟榔是少不了的。槟榔已经融入到湘潭人的习俗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