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历史文化研究

是“伪赏宾郎”,还是“为人师表”

作者 张作奇

齐文宣帝高洋(526年—559年),北齐开国皇帝。在位之初,励精图治,厉行改革,劝农兴学,编制齐律。但执政后期,以功业自矜,纵欲酗酒,残暴滥杀,大兴土木,赏罚无度,最终饮酒过度而暴毙。他也因此被后人叫作“疯子皇帝”,北齐王朝也被称为“禽兽王朝”。明代梅鼎祚编《北齐文纪》录有文宣帝《王昕削爵诏》,曰:

元景本自庸才,素无勋行,早沾缨绂,遂履清途。发自畿邦,超居詹事。俄佩龙文之剑,仍启带砺之书。语其器分,何由到此?诚宜清心励巳,少酬万一。尚书百揆之本,庶务攸归。元景与夺任情,威福在巳,能使直而为枉曲,反成弦害政损公,名义安在?伪赏宾郎之味,好咏轻薄之篇。自谓模拟伧楚,曲尽风制。推此为长,余何足取?此而不绳,后将焉肃?在身官爵,宜从削夺。

文宣帝认为,时为北齐常侍、加金紫光禄大夫的王元景(即王昕)浅薄怪诞,不是济世之才,曾骂道:“真是好门户、恶人身。”又有人进谗言,说:“王元景常感叹说魏国水运,不应当就此断绝。”文宣帝更加生气,就下了这道《王昕削爵诏》。其大意是,王元景本是庸才,并无功勋,却早得官职,走上仕途,出于京畿,担任詹事,顷刻之间佩带龙文之剑,翻阅磨砺之书,说到他的才能,怎能至此!正应清心自励,略报万一。尚书为百官之本,各项政务所归。元景凭感情办事,自己作威作福,以直为曲,曲反成直。危害朝政,有损公门,尚书名义何在?装腔作势以欣赏宾郎(即槟榔)之味,喜好吟咏轻薄之诗文。自以为模拟楚调,尽得风韵;除了这个是他的长处,剩下的还有什么可取之处?这种行为如果不纠正,以后将怎样整肃(朝纲)?王昕官爵,应于削夺。于是王昕被迁徙到幽州,当了平民百姓。

诏书中,文宣帝怒斥王昕“伪赏宾郎之味,好咏轻薄之篇”,说他不但装腔作势欣赏、嚼食槟榔,还喜好吟咏“轻薄之篇”(南朝流行的新体诗)。那么,王昕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王昕(?—559年),字元景,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昌乐西)人,北齐大臣。生年不详,卒于文宣帝天保十年。据唐史学家李百药撰《北齐书》卷三十一《王昕传》载:

王昕,字元景,北海剧人。六世祖猛,秦苻坚丞相,家于华山之鄜城。父云,仕魏朝有名望。昕少笃学读书,太尉汝南王悦辟骑兵参军。

累迁东莱太守。后吏部尚书李神俊奏言,比因多故,常侍遂无员限,今以王元景等为常侍,定限八员。加金紫光禄大夫。武帝或时袒露,与近臣戏狎,每见昕,即正冠而敛容焉。昕体素甚肥,遭丧后,遂终身羸瘠。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迁秘书监。

成语“为人师表”,典出于此:“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北齐宰相杨愔(511年—560年),字遵彦,十分敬重王昕的学识和品德,称赞其可以作为人们学习的榜样。王昕生活在乱世之秋,但他鹤立鸡群,一身正气,成为那个时代不同凡响的人物。他见识不凡,极有才干,但为人耿直,说话不留情面。人们都很敬重他,当时士林多称誉其为“以礼度自拘”。杨愔在《文德论》中又赞:“唯邢子才、王元景、温子昇彬彬有德素。”在族内,王昕恪守孝友之道,以其“德素”享誉,被尊为“人之师表”。在朝廷,他多精悉朝仪,参预典制修撰,体现出“习于仪礼”“忠孝谨密”,为世所公认。

很明显,王昕“彬彬有德素”,不是所谓“伪赏宾郎”之“庸才”,而是“以为人之师表”。但因为他以“真性情”自居,而丢掉性命。在古代,有“刑不上大夫”之说,而文宣帝却不按规矩行事。据《北齐书·王昕书》载:

帝怒临漳令嵇晔及舍人李文师,以晔赐薛丰洛、文师赐崔士顺为奴。郑子默私谓昕曰:“自古无朝士作奴。”昕曰:“箕子为之奴,何言无也?”子默遂以昕言启显祖,仍曰:“王元景比陛下于殷纣。”……帝后与朝臣酣饮,昕称病不至。帝遣骑执之,见方摇膝吟咏,遂斩于御前,投尸漳水,天保十年也。

文宣帝将临漳县令嵇晔及舍人李文师分别赐给两个朝臣为奴。当时另有一大臣叫郑子默,人品极差。一次,他装作无意地跟王昕说:“从来没听说过士大夫做奴隶的。”言下之意就是说皇帝做得不对,士大夫怎么能做奴隶呢。王昕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圈套,便说:“以前箕子还当过奴隶呢,他也是士大夫,你怎么能说没有呢。”箕子是暴君商纣王的臣子。郑子默把王昕所说向文宣帝告密,并加油添醋地说:“王昕把您比作残暴的纣王。”引起文宣帝大怒。不久后,文宣帝在宫中举行盛大宴会,文武百官都受邀赴宴,唯独只有王昕不给皇帝面子,“称病不至”。文宣帝气得七窍生烟,下令将“病中”的王昕缉拿宫中并斩于御前,投尸于漳河。

其实,王昕被杀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胡汉文化的差异和冲突。王昕所在的北海王氏是战国末代齐王田建的后裔,因出自齐国王族,便以王为氏,是正宗华裔。北魏时,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进汉化,一些南方士人入北,玄学风尚逐渐在北朝上层士族乃至皇族人物中得以流行,出现了类似于南方社会的一些名士群体。王昕便是这类清流名士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雅好清言”,讲究容止,擅长吟咏,言行疏诞。其生活习惯包括上层士族流行嚼食槟榔的嗜好等等,都表现出了十足的名士风流。他也曾一度与统治者合作,但在朝野内外,却是玄化名士群体的领袖,他们雅谈清议难免会涉及现实问题,这引起了统治者的忌恨,进而被统治者从政治上进行打压,甚至诛杀。

“伪赏宾郎之味,好咏轻薄之篇。”文宣帝对王昕的指责,足以说明北齐统治者,在政治上瞧不起汉人,在文化上反对汉化,对名士作风更不能容忍。而王昕等玄化名士对鲜卑统治者的陋习也从心底里鄙视,并加以讥讽,从而引来杀身之祸。总之,王昕被杀,是北齐统治者反对汉化、抵制玄风的具体表现和结果。

(原载张作奇编著《槟榔百典》,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