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历史文化研究

苏轼和他的槟榔朋友圈

(文/王秀山)

 槟榔一物出世即不同凡响,最早记录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继而左思、庾信、李白、白居易纷纷为之备注。到了宋代,则出现了以苏轼为中心的一批槟榔爱好者。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举凡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无一不精;美食、品茗、谈禅、论道,无一不晓。

苏轼交游广泛。据学者统计,他的朋友圈有好友近千人。他自己曾不无得意地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

在苏轼的诸多朋友圈里,他的槟榔朋友圈与他的师友朋友圈、儋州朋友圈、四川朋友圈高度重合。

苏轼对槟榔的热爱诉诸笔底,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词,也留下了几则佳话。苏轼在他的著作《格物粗谈》(卷上·果品)中说:“槟榔同扶留藤,及瓦垄子灰,或蛎蚌灰食,则柔滑甘美。”可见,苏轼不但嗜食槟榔,而且格物致知,记录下了青果槟榔的吃法。

八百年后,张雪霖先生创办张新发槟榔时,即采用了苏轼的吃法,将蛎蚌灰制作成为卤料,加入干果槟榔中。现在的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新发槟榔制作技艺”中的制卤环节,就是对苏轼吃槟榔方法的创造性发展:“蛎壳粉乳化(蛎壳粉,兑水乳化)-化糖-制卤胚(饴糖倒入蛎壳粉乳液中,搅拌发生化学反应)-配料(香料)-熬卤-调卤-兑卤-下卤(按需盛出)”。

据学者研究,苏轼一共创作了四首有关槟榔的诗词。其中有两首诗,分别是《咏槟榔》和《食槟榔》,在槟榔文化研究史上的重要性可以和李白的槟榔诗词媲美。节录如下:

《咏槟榔》:“可疗饥怀香自吐,能消瘴疠暖如熏。堆盘何物堪为偶,蒌叶清新卷翠云。”

《食槟榔》:“北客初未谙,劝食俗难阻。中虚畏泄气,始嚼或半吐。吸津得微甘,著齿随亦苦。面目太严冷,滋味绝媚妩。”

释惠洪,字觉范,为北宋海内名僧。政和元年,惠洪发配海南。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记载了苏轼的另一名句:“东坡在儋耳……有黎女插茉莉,嚼槟榔,戏书姜秀郎几间曰:‘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其放如此。”

惠洪也同样爱吃槟榔,作诗曰:“万里来偿债,三年堕瘴乡。逃禅解羊负,破律醉槟榔。”

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的谢逸,字无逸,号溪堂。他又作诗《送惠洪上人》:“洞庭风号波浪吼,笑揖逐客谈船窗。六月赤脚登大庾,黄茆瘴里餐槟榔。”

苏轼、释惠洪、谢逸的文字酬唱,可以看作一个槟榔朋友圈。苏轼更重要的朋友圈是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他们都出自苏轼门下。其中黄庭坚有咏槟榔诗五首,晁补之有三首。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的槟榔诗又引出了另一个重要的诗人晏几道。《几道复觅槟榔》:“蛮烟雨里红千树,逐水排痰肘后方。莫笑忍饥穷县令,烦君一斛寄槟榔。”《几复寄槟榔且答诗劝予同种复次韵寄之》:“少来不食蚁丘浆,老去得意漆园方。监中已失儿时面,忍能乞与兵作郎。”

晏几道是北宋著名词人,也是晏殊之子。黄庭坚与晏几道经常饮酒同榻,意气纵横。从上面两首诗的内容分析。第一、他们在唱和高歌之余,都爱食用槟榔;第二、在没有槟榔的情况下,互相寄送槟榔;第三、青果槟榔在没有冷链物流的情况下,是无法长期保存或邮寄的。那么,他们寄送的应该是干果槟榔,也就是干制槟榔。

黄庭坚有诗赠晁补之《以小团龙及半挺赠无咎并诗用前韵为戏》:“我持玄圭与苍璧,以暗投人渠不识。城南穷巷有佳人,不索宾郎常晏食。”

晁补之,字无咎,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工书画,能诗词。他也常以槟榔典故入诗。有:“都城米贵斗论璧,长饥茗碗无从识。道和何暇索槟榔,惭媿云龙羞肉食。”、“昔有丹徒士,槟榔贮金盘。富贵怀隐忧,无宁归故山。”、“羊踏胸中昨夜蔬,不应扪腹怪如壶。妇家得餔犹须忍,莫索槟榔笑尔臞。”

这些诗词用的都是金盘槟榔的典故。金盘槟榔典故出自南北朝刘穆之,李白应该是最早将这个典故用于诗词的大诗人。晁补之三首诗用了这个典故,频率很高,当然和他的师友苏轼、黄庭坚都食槟榔、咏槟榔有关系。

苏轼是四川眉州眉山人,在四川生活到十九岁,才出川赴京应试。因此,又被政敌视为蜀党。蜀党中人还有孔平仲、孔武仲、文同等,也赋有槟榔诗。

孔平仲,字毅父,孔子第四十七世孙。孔平仲及其兄文仲、武仲皆与苏轼、苏辙昆仲交游。赋有:“萧郎嘉客近远志,把酒劝宾郎半醉。自然同类易相求,官守从容看无事。”

孔武仲,字常父,孔子第四十七代孙,孔文仲大弟。嘉佑八年(1063年)进士甲科第六。历任湘潭县知县、国子监司业。与欧阳修、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人过从甚密,诗词唱酬,信书不绝。他写有:“暑岸千株绿,秋庭万点黄。明晶能夺目,圆满要经霜。瑞露凝肤满,甘泉沃肺凉。美沧不解事,金碗荐槟榔。”

孔武仲有两个身份很有意思,一个是孔子后裔,一个是曾任湘潭县知县。湘潭作为中国槟榔重镇,存续了一千多年的槟榔文化,这和孔武仲曾任湘潭知县也有着一定的关系。总之,苏轼槟榔朋友圈里和湘潭关系最近的就是孔武仲了。

文同,字与可,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苏轼敬重。他在《天师栗》中写有 “苍蓬蒺藜大,紫壳槟榔软”一诗。

苏轼及其师友留下几十首槟榔诗歌,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这也应该是古代最重要的将槟榔入诗的文学团体。北宋距今已近千年,他们的诗词散佚亦多,必然还有很多文献资料有待挖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槟榔出自海南,成自湖南,各种资料隐藏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道光年间赵古农撰有《槟榔谱》,是中国第一部槟榔专著,篇幅不大,以辑录各书资料为主,有关槟榔的研究较少。民国时期,容媛先生编有《槟榔专辑》,原载广东《民俗》杂志,后出版了抽印本,是一本论文集。其中研究者不少,运用的是现代的研究方法,成果丰硕,也奠定了研究槟榔文化的基础。近年来,黄守愚先生的《中国槟榔文化史》可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作为槟榔的研究者,任重道远,吾辈行之。